受情緒困擾嘅朋友,踏出第一步接受治療好多時都需要勇氣。可能你會覺得好緊張,或者好擔心,咁都係好自然嘅,心裡面可能有好多個問號:唔知第一次會談係點嘅呢?有冇咩要準備?
1. 大膽發問
如果喺面談過程中有咩疑問,都可以放膽問服務提供者,呢個係服務使用者嘅權利,服務提供者亦都有責任要回答。不論係關於我地嘅狀況、有關精神科藥物嘅特性,抑或係問佢地嘅專業資格、有冇處理相關情況嘅經驗、治療嘅方向、聽唔明嘅專業用詞嘅解釋等等,都可以提出來一齊討論。
以下係一啲常見嘅問題例子:
問精神科醫生嘅問題: 「呢隻藥有咩副作用架?有冇第二啲選擇?」
問臨床心理學家嘅問題: 「點解我會有呢個情況?你會用邊種心理治療方法去幫我?呢個方法係咪實證為本架?」
2 .事前準備
如果有啲嘢唔知點開口,或者驚唔知從何說起,我地可以選擇事先寫低一啲重要嘅資料,帶去俾服務提供者。佢地會就住我地俾嘅資料進一步了解我地嘅情況。當然寫唔寫純屬個人喜好,我地隨心去到講想傾嘅嘢又得。如果有啲事情未有準備講出來,絕對唔緊要,每個人嘅步伐都唔一樣,我地有權選擇講啲咩、唔講啲咩、幾時講、同邊個講,按自己嘅步伐就得架喇 ,唔需要迫自己一次過講晒所有嘢架。
3. 保密協議
根據精神科醫生同臨床心理學家嘅專業操守,服務使用者嘅資料會以機密方式處理與保管,只有喺得到服務使用者同意嘅情況下,先至會視乎情況需要提供俾相關嘅人士。只有特殊情況下係無法保密,例如當服務使用者有機會危及自己生命(服務提供者有責任聯絡其親人)、當服務使用者有機會危及他人生命、或當個案涉及法律責任(例如法庭下令提交心理報告),否則服務提供者都應該嚴格遵守保密協議。
4. 合理期望
好多時喺我地鼓起勇氣接受治療之前,情緒困擾已經維持咗一段時間,我地會好想搵個最快好返嘅方法(quick fix)。但係當我地越心急、對自己嘅情況越唔接納嘅時候,往往會令到自己壓力更大,好想快啲好返但覺得咩都幫唔到自己,反而覺得更加無助、絕望。所以我地要對治療盡量保持合理嘅期望,每個人、每種困擾嘅改善速度都唔同,而喺過程之中有唔舒服係好正常嘅,因為我地要觸碰一啲令我地受傷、擔心嘅事,過程中會有高高低低,實在係唔容易。
盡量運用呢個空間同時間,唔使擔心自己脆弱、流淚、憤怒、失控,因為服務提供者會陪我地走過。試下保持一份平常心,視治療為一個機會俾自己去好好休息、更加了解自己嘅需要、學識更好咁照顧自己。
5. 主動參與
有唔少人會覺得服務提供者係專業人士,對佢地講嘅嘢深信不疑,或者有唔認同都唔敢講出嚟,但其實治療嘅主角係服務使用者,每個人都係「自己」嘅專家!服務提供者會同我地一齊探討困擾嘅嘢、成因等等,然後一齊搵一個改善方向。所以我地提供嘅意見同資料,例如試過咩方法幫自己、邊啲有用邊啲無用,係咩情況困擾得最犀利、咩情況會好啲,呢啲都係好寶貴嘅回饋,係我地每個人獨一無二嘅資源,俾服務提供者更加了解同明白我地,進一步優化治療。治療嘅目標都係有彈性嘅,可以隨住治療進展而有所調整。
6. 按你步伐
有時服務提供者會安排一啲練習,或者邀請我地做一啲「實驗」,等我地更加容易掌握到重點,為下一次會面提供有用嘅材料。如果我地冇做到,或者做唔到呢啲「功課」,唔緊要,即管提出嚟傾,服務提供者會同你一齊討論、調整。當然啦,服務使用者都有責任盡量去嘗試㗎。
7. 嘗試改變
喺治療嘅過程之中,進展好多時發生喺我地想改變嘅一刻。服務提供者會同我地探討有咩因素維持緊個困擾(可能係不自覺嘅行為或思想習慣),當我地察覺到呢啲慣性模式,就可以慢慢選擇去打破佢地,試下另一啲更好嘅方法。當然,改變並唔容易,因為有啲習慣都跟咗自己好多年,甚至係曾經幫我地渡過以往艱難嘅「生存技能」。但係,我地要相信,以前用開嘅方法唔一定時時都用得著,我地可能需要唔同嘅方法去更有彈性咁回應生活。我地可以問下自己:如果維持現狀嘅話,快樂嗎?如果係,咁不妨繼續。如果唔係,咁想唔想快樂啲?如果想嘅話,咁就要試下改變一啲嘢,即使只係由一個好微小嘅改變開始。
8. 起伏中成長
同傷風感冒一樣、同人生一樣,心理治療好多時都唔係一路直線向上,會有高高低低,過程中我地會預計到有唔同嘅起伏,會經歷順境同挫折。好似之前介紹「復元」時提及過,有所謂嘅「退步」係可以嘅,低潮嘅時候唔需要責怪自己,亦唔需要怕俾服務提供者知道自己情況冇好轉或者轉差,坦白話俾佢地知就可以喇。因為最重要嘅係我地每次都可以喺經驗入面學習,而呢啲經驗都係令我們成長嘅養分。就好似人生咁,有冇情緒困擾都好,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高低起伏,人總係喺起伏中成長。
Comments